close

四川漢源以旅為媒 三產協同助力脫貧攻堅

中國經濟新聞網 2017-08-18 10:43:01

10日 貢椒采摘節 、11日 葡萄采摘節 。兩天的時間,四川省西南山區一個小縣城一口氣連續辦瞭兩場有關農特產品的活動。

當地宣傳部門工作人員唐平早已適應瞭這樣的工作節奏。在他的記憶中,這樣的活動在當地一年有很多次: 富泉的枇杷采摘節;清溪的貢椒采摘節;大樹的葡萄采摘節 再算上各種果林賞花節,很多都與旅遊相關。

一個典型的 農旅融合 經濟模式,在唐平的口中,都變成瞭更加具象化的 旅遊節 。

很顯然,自5年前雅西高速通車後,漢源這個原本在交通上受制於大相嶺泥巴山的 陽光城 ,便搭上瞭旅遊的直通車,在快速落實 一三產業融合 政策後,打造出縣域經濟一個新的增長極。

在不久前漢源政務網公開的信息中,今年上半年該縣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8.35億元,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31.6%。這其中旅遊業的貢獻,從去年遊客到訪249.8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18.5億元的數據中便可窺一斑。


實施三個 三年大會戰 建成十大特色產業基地

近年來,漢源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得益於當地鄉村旅遊的興起。這個被譽為 攀西陽光第一城 的縣級行政區,全年日照時數可達1475.8小時,也因此盛產多種優質農特產品。

為瞭推動農業經濟效益、景觀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協同發展,在 4 20蘆山地震 後,當地政府搶抓災後重建機遇,編制瞭《漢源縣觀光農業與鄉村旅遊產業發展規劃》等5個農旅融合相關規劃,為傳統農業向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的發展提供政策支持。

其中葡萄、黃果柑、梨、蘋果、桃、李、杏、枇杷等四季特色水果與鄉村旅遊結合最為緊密。


雅安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漢源縣委書記楊興品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用產業發展、交通建設、水利建設三個 三年大會戰 總結瞭漢源在 農業景觀化、景觀生態化、生態效益化 發展戰略上所作出的努力。

結果是:建成瞭人均兩畝,總計73萬畝包括葡萄、甜櫻桃等十大特色產業基地及百裡果蔬走廊產業環線,形成瞭以梨產業為主的九襄 花海果鄉 、以桃產業為主的雙溪 桃源勝景 、以櫻桃產業為主的清溪 櫻桃溪谷 等一大批農業景觀系統

正因為此,原來的 賞花月 變成瞭 賞花季 , 品果節 也變為 四季椒果采摘節 ,鄉村休閑度假時間得以延長,四季旅遊得以延續。

加大優勢資源開發力度三產同步融合發展

這裡的葡萄很甜,每年采摘節我們都會來。 提著兩箱葡萄正準備滿載而歸的詹女士已連續3年參加漢源的葡萄采摘節,此次她與兒子和女兒一同前來,目的是和兒女共同體驗采摘的樂趣。

走出葡萄大棚,在不遠處便是一片浩渺的水域,她看瞭看遠處正在駛來的遊艇說, 下次來一定要帶傢人體驗一盤。

事實上, 乘船遊湖品葡萄 正是今年漢源葡萄采摘節的主題。湖即漢源湖,是西南最大的人工湖。湖長72公裡,最寬處為2.8公裡,水域面積84平方公裡,湖水清澈水質優良。湖周圍即是萬畝黃果柑基地和千畝葡萄采摘體驗園。


在 三年大會戰 的時候,為瞭進一步推進鄉村旅遊業發展,庫周特色水果采摘活動帶動政府加大瞭對漢源湖的開發力度,使這個原本屬於工業項目的水電站(瀑佈溝水電站)發揮出瞭旅遊價值。

對漢源來說,這是通過鄉村旅遊將一、二、三產業同步融合發展的一次嘗試,也是一次成功的嘗試。

在整個葡萄采摘節期間,12艘下水的豪華遊艇、遊船及畫舫將來回穿梭於新建的兩個旅遊碼頭之間,將遊客與葡萄采摘體驗項目無縫對接。但其價值卻不限於此,用漢源縣政府部門官方說法, 打造環漢源湖碧水陽光休閑度假中心 才是他們的重點。

其實,這也是漢源縣培育第三產業的戰略之一,長遠目標是圍繞 一湖一山、一嶺一峽 優勢資源做文章。堅持把生態旅遊村落、現代農業園區、歷史文化遺跡和鄉村旅遊景區有機結合,串點成線、由線連片,實現河谷、山腰、山頂立體觀花賞果,形成梯次展現農業景觀、農業文化、自然生態之美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佈局。

重視農旅深度融合突出 造血式 扶貧

漢源特色農業發展與鄉村旅遊業的結合,促使一三產業實現瞭良性互動,並由此走出瞭一條致富路,挑起產業扶貧大梁。

拿總占地面積1000餘畝的大樹鎮月亮灣葡萄基地來說,它是漢源縣最大規模的集生產、觀光、科教於一體的連片葡萄采摘觀光園,也是漢源脫貧攻堅工作中突出 造血 式扶貧,圍繞 種、養、加、旅、銷、勞 脫貧路徑中 種、旅 融合的完美體現。

權威數據顯示,2016年大樹鎮僅是葡萄產業一項,就帶動人均增收2655元,成為漢源湖庫區後扶工作的一種補充。

農旅融合的目的就是打造縣域經濟新增長點,發揮旅遊扶貧作用。與往年相比,如今我們更加重視農業和旅遊業的深度融合。 漢源縣委書記楊興品說。

當地一把手堅決的態度,賦予瞭漢源縣鄉村旅遊業一個神聖的使命:當地政府更多寄托的是對其扶貧攻堅、脫貧致富後力的期望。

用楊興品的話說,在漢源舉辦的各個農特產品節上,政府每個部門都在絞盡腦汁想盡辦法吸引遊客,為貧困村民走出一條致富路,原則是 突出 造血式 產業扶貧,講求 精準滴灌 。(記者 張鵬濤)

來源:中國經濟新聞網 編輯:高珂

8C1ACCF747A7CFE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su826ek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